第4章-反馈放大结构与应用


第4章-反馈放大结构与应用

[toc]

4.1 反馈的基本概念

净输入信号 $\dot{X}’{i}$ $=$ 输入信号 $\dot{X}{if}$ $+$ 反馈信号 $\dot{X}_f$

输入输出回路存在联系,则存在反馈

多级放大电路中:
  局部反馈:只对本级起作用的反馈
  级间反馈:反馈跨级起作用(常见:从整个电路的输出端引回到输入端)


4.2 正反馈和负反馈

判断:(单极化传输条件:先放大,后反馈)
  同端异号 -> 负反馈
  同端同号 -> 正反馈
  异端异号 -> 正反馈
  异端同号 -> 负反馈


4.3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

输出端短路法:
  短路之后反馈不存在:电压反馈
  短路之后反馈存在:电流反馈


4.4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

输入端:
  并联反馈: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接于基本放大电路的同一输入端
  串联反馈: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接于基本放大电路的不同输入端


4.5 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

$x_i’ = x_{if} - x_f$

输入(输入信号):$x_{if}$
基本放大器输入(净输入):$x_i’$
反馈网络输出:$x_f$

基本放大器放大倍数(开环增益):$\textcolor{red}{\large A’ = \frac{x_o’}{x_i’}}$
基本放大器输出:$x_o’$
基本放大器输入(净输入):$x_i’$

反馈网络反馈系数:$\textcolor{red}{\large k_f = \frac{x_f}{x_{of}}}$
反馈网络输出:$x_f$
反馈网络输入:$x_{of}$

基本放大器输出就是反馈网络输入:$x_o’ = x_{of}$

环路增益(闭环增益):$\textcolor{red}{\large A_f = \frac{x_{of}}{x_{if}} = \frac{A’}{1 + A’k_f}}$

闭环增益根据反馈组态不同而不同!


4.6 深度负反馈的近似计算

反馈深度:$1 + A’k_f$

负反馈:$|1 + Ak_f| > 1 \Rightarrow |A_f| < |A|$
深度负反馈:$|1 + Ak_f| \gg 1$
  $A_f \approx \frac{1}{k_f}$
  $x_{if} \approx x_f, x_i’ \to 0$
正反馈:$|1 + Ak_f| < 1 \Rightarrow |A_f| > |A|$
深度正反馈:$|1 + Ak_f| \ll 1$
  $A_f \approx \frac{x_{of}}{x_{if}} \to \infin $
  振荡器、信号发生器

深度负反馈特点:虚断、虚断
${\large A_f = \frac{x_{of}}{x_{if}} \approx \frac{1}{k_f} = \frac{x_{f}}{x_{x_{of}}}}$
$x_{if} \approx x_{f}$
$x_i’ = x_{if} - x_f \to 0$

例1.
例2.
例3.

4.7 负反馈提高增益的稳定性

$\frac{\Delta A_f}{A_f} = \frac{1}{1 + A k_f} \frac{\Delta A}{A}$

$\frac{\Delta A_f}{A_f}$:闭环增益相对变化量
$\frac{\Delta A}{A}$:开环增益相对变化量

灵敏度降低,稳定性提高。

深度负反馈下,闭环增益只取决于反馈网络:
  电压串联负反馈只能稳定电压增益
  电压并联负反馈只能稳定互阻增益
  电流串联负反馈只能稳定互导增益
  电流并联负反馈只能稳定电流增益


4.8 负反馈减小非线性失真

负反馈只能减小反馈环内产生的失真,
不能减小输入信号的失真。


4.9 负反馈展宽通频带

引入负反馈后,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提高到原来的 $1 + A_fk_f$ 倍,下限频率降低到原来的 $\frac{1}{1 + A_fk_f}$ 倍,总通频带展宽

引入负反馈前后,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积($=$ 通带增益 $*$ 通频带)几乎不变。


4.10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

主要取决于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

引入串联负反馈,增大输入电阻(到原来 $1 + A k_f$ 倍);
引入并联负反馈,减小输入电阻(到原来 ${\large \frac{1}{1 + A k_f}}$ 倍)


4.11 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

主要取决于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

引入电压负反馈,减小输出电阻到原来 ${\large \frac{1}{1 + A_o k_f}}$ 倍(稳定输出电压);
引入电流负反馈,增大输出电阻到原来 $1 + A_s k_f$ 倍(稳定输出电流)

$R_o$ 是考虑了反馈网络负载效应的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
$A_o$ 为基本放大电路的开环增益
$A_s$ 为基本放大电路的短路增益


4.1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现象

负反馈一般在中频区,在高频/低频区,因为电路的附加相移,电路在某个频率电变成正反馈,甚至产生自激振荡(电路自己激励自己产生震荡:输入信号为零,放大电路仍有输出信号)。

耦合电容、旁路电容、级间电容、杂散电容等影响相位。

自激振荡的好坏:
  放大电路中,为了电路的稳定性,需要避免产生自激振荡
  正弦波振荡器中,需要通过电路自激振荡产生正弦波

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:幅值、相位平衡条件


4.1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分析及相位补偿

相位补偿原理:

稳定裕度:
  增益裕量:一般负反馈电路要求:$G_m \le -10dB$,$G_m$ 越负越稳定
  相位裕量:一般负反馈电路要求:$\varphi_m \ge 45°$,$\varphi_m$ 越大越稳定

滞后补偿法消除自激振荡:代价——通频带变窄



交流:${\large \frac{v_o}{v_i} = -\frac{R_1}{R_f}}$

反馈之路:
  输入回路:包含 be (gs, +-) 的回路
  输出回路:包含最后一个晶体管的回路

判断反馈类型(法1):离晶体管最近处短路
  令$
\begin{cases}
v_0 = 0
\begin{cases}
输出回路不存在 & 电压反馈\
输出回路存在 & 电流反馈\
\end{cases}\
v_i = 0
\begin{cases}
输入回路不存在 & 并联反馈\
输入回路存在 & 串联反馈\
\end{cases}\
\end{cases}
$

判断反馈类型(法2):
条件:①信号源与负载有公共接地端②反馈网络无晶体管
  反馈网络通过晶体管与输出相连:$\begin{cases}是 & 电流反馈\ 否 & 电压反馈\end{cases}$
  反馈网络通过晶体管与输入相连:$\begin{cases}是 & 串联反馈\ 否 & 并联反馈\end{cases}$

电压放大器:输出电压稳定
输入电阻大:$R_i \to \infin$
输出电阻小:$R_o \to 0$

电流放大器:输出电流稳定
输入电阻小:$R_i \to 0$
输出电阻大:$R_o \to \infin$

深度负反馈:
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
电力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
与输出电阻无关

虚短虚断:离晶体三极管最近处 be (gx, +-)
$A_f = \frac{1}{k_f}$
$x_{if} \approx x_f, x_i’ \to 0$


文章作者: hhhhmdzz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hhhhmdzz !
评论
  目录